首页>>双一流建设>>报道评论 报道评论

孙强 建设“双一流”,需做好“破”与“立”的辩证法

发布时间:2017-04-26   浏览次数:0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无疑,《方案》的发布,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必将成为指导和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指南。


认真领会《方案》精神,吃透文件内容,是摆在当前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笔者认为《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常规文件的套路,强调“实”事,突出“实”招,抓住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灵魂和实质,在“破”与“立”的辩证法中,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思路和举措。


“破”,就是要改革,就要打破现有的体制机制。拿我们多年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来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但由于竞争缺乏,也带来了身份固化、重复交叉等问题,这就需要打破这种体制机制,引入竞争,实行动态管理,《方案》体现了这种新的思路。与此同时,《方案》明确提出了五大改革任务,即改革高校领导体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同时,又突出重点,抓关键环节,体现了“破”的全面性、整体性、重点性。


文件不但“破”,而且“立”。在“立”的方面,《方案》重点抓住了五大建设任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将教师摆在五大建设任务之首,体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要的就是要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而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没有一流的师资,无论拥有再多的大楼,也是无济于事的,也永远排除在世界一流大学门外。


有了一流的师资,就一定是一流大学吗?我认为不一定。检验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的?最关键的还应看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第一流的。大学,无论怎么改变,都是一个育人的机构,立德树人是她的本职,也是最根本的任务。因此,对于大学而言,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而这是大学永恒不变的主题。

然而,中国的大学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还需要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争取更多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如果我们大学里教授的,更多是“拿来主义”的东西,更多的是舶来品,那么,我们还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无缘。推进中国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而这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识。

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但要教书育人,从事科学研究,引领国际学术前沿,更关键的,她还要承载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中,做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方案》从师资、学员,到社会责任的建设,体现了“立”的根本性、基础性和社会性。

不破不立,不立不破。只有正确理解“破”与“立”的辩证法,才能大胆突破,积极建构,逐步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作者为哲学博士、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