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一流建设>>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北航引擎”: 空天信融合提速“双一流”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17-04-24   浏览次数:0

“北航引擎”:空天信融合提速“双一流”大学建设

记者 文迅
原载《北航校报》2016年1月1日 第948期

这不仅仅是北航师生的期待,同时也是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更多人的期待。

2015年12月23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在京揭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红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入选。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学院房建成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学院王华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6年北航已连续有8名教授当选为院士,至此,在学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已达22人。

两个多月前的10月13日,由北航武哲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解缆升空,标志着北航在临近空间探索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同样在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北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问鼎冠军,成为北航学子以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创业梦想的缩影与典范。

从太空到天空,从教授到学生……是什么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倍受瞩目?

有人说,是一种“北航高度”——她的高度,是研究天地之间的往返,是探索宇宙无边的奥秘;是一种“北航责任”——她的责任,是六十余载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拼搏,是坚持科教结合、以德树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不懈求索;更是一种“北航引擎”——她的动力,源自北航人始终以振兴国家航空航天事业,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己任,创建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情怀与梦想。

党委书记张军院士强调,学校近年来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蓝图,在发展道路上坚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的强校之路。

校长徐惠彬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要为社会进步做出历史性的贡献,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从1952年建校开始,特别是近年来,北航始终肩负国家使命,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朝着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迈进。

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或许,这就是提速、快速翱翔的“北航引擎”给予人们的启示。

启示一:以攀升优化学科生态 构建空天信融合格局.

“十二五”以来,学校以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参与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契机,大力实施“学科攀升计划”,着力构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综合的内涵发展学科生态,全力加快学校在航空航天、信息等优势学科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

“学科攀升计划”包括“卓越计划”“优势计划”“争优计划”和“潜优计划”四个子计划,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巩固和加强航空航天和信息特色学科在国内学科前沿的优势,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瞄准学术前沿、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截止至2015年9月,学校共有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五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特别是在工程、材料等学科中形成了如大型整体钛合金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3D打印”)、仿生智能界面等世界一流学科方向,取得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

在服务国家需求、打造金牌学科方面,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排名第一,5个学科位列前五名,13个学科位列前十名;首次参评的软件工程获第4名、生物医学工程获第6名。

张军书记曾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一所大学的学科情况是其学术能力、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就北航现状而言,要着重处理好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关系,追求大而全的学科门类不现实也不可能,必须加强对学科的规划和布局,分析现有基础和空天信融合的办学特色,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有能力、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目前,北航以建成若干金牌学科为标志,工学学科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理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实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形成空天信融合互动、理工文综合交叉的学科协调发展体系,为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学科打下了坚实基础。

启示二:以创新提升核心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当无人机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由北航牵头设计研制的2架高空大航程无人机位居阵首,以其耀眼的英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5年11月26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北航赵立东教授在热电能源材料硒化锡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应用硒化锡独有的特殊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使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标志着北航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6岁的赵立东教授是该校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近年来,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专门设立了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人才特区,实行国际化聘任和评价机制,为每位新引进的海外优秀学者建立了实验室。

“我刚到北航工作时,学校就已经提前为我专门建好了热电能源材料研究实验室。”赵立东说,“这里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国际化的科研平台,以及对我工作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实现了回国后的科研工作与之前在国外的研究无缝衔接。”

关于科技创新和科研学术影响力,北航以一组不断刷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纪录,向社会阐释了一所向一流水平迈进的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2014年,郑志明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年,王华明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0年,赵沁平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张军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年,向锦武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徐惠彬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8年,张广军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房建成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年,张军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绝不仅仅是荣誉。长期以来,北航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学校将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一个重要措施的高度来认识, 构建形成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的科研格局,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和代表前沿高技术的标志性成果,在若干工程和集成化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培养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

如王华明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3D打印,让中国飞机中国造”;刘红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学校近年来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多种型号的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特别是近10年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最高等级科技奖励的“奇迹”,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

学校还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政府、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如与云南、辽宁等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国家“2011计划”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推动“先进工业合作伙伴计划”,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科技、中国机械工业等企业集团签署协同创新协议、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研究院、研发中心;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日友好医院、空军总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基础前沿医学、转化医学和医工研产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生命医学与现代医学合作发展;全面融入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与北京市共建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联合成立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与昌平打造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与北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通航集团。

现在的北航,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学校科研总量不断扩大,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4亿元,人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实现了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突破。

    启示三:以试点探索育人模式 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每周四下午2点,北京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名师舒幼生教授都会准时出现在北航沙河校区五号教学楼101教室,为北航高等工程学院的学生破解物理学的奥妙。走上二楼阶梯,巴黎十一大学特级教授贝黑叶正滔滔不绝地为华罗庚班的学生讲解《概率论》。20公里外的北航学院路校区,微软亚洲研究院邹欣研究员以全新的方式为计算机试验班讲授现代程序设计课程……这些场景,是北航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的多个学院日常教学的生动一幕。

高等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郭正龙同学说,“学校安排的许多课程,聘请的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老师来授课,他们不仅学术造诣高,还能够把高深的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教室里常常座无虚席,还挤满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旁听者。”

近年来,北航先后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知行文科实验班等多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通过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试点班的建设,积极推动“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逐步形成了试点先行、推广普及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优势工科的特色,开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制式培养新模式,先后招收与定制式培养“大飞机班”“发动机高级人才班”“网络信息安全班”等。截至2015年9月,大飞机班已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7届共206人,为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的人才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至2015年共4届招收“航空发动机班”99人;2013年招收首届“网络安全班”,到2015年共招收68人。2012年成为首批招收工程博士生的25所试点学校之一,到2015年共招收66名工程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一线技术骨干。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一流师资立校。“十二五”期间,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增院士6人,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达到22人;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著名科学家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总数达到24人;新增“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9人,长江学者总数达到52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总数达到39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创新团队总数达到29个。以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国家奖第一完成人等的高端人才所占比例超过9%,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长期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大力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探索形成了“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协调发展的领军领导人才培养体系。

近五年,本科生累计参加国际和省部级以上学科与科技竞赛近2.3万人次,4000余人次获奖。北航“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迄今已连续举办24届,并持续保持唯一一所连续14届获全国“挑战杯”“优胜杯”高校的记录。学生航模队连年获得美国、英国、欧洲等国际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冠军。学校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激励计划”,使90%的学生在读期间接触实际科研课题。在校研究生有36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0余人成为国家级科技奖署名获奖人。材料学院博士生陈海宁,致力于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刘祥龙,突破了大规模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在国际重要会议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牛晓旭和侯潇逸,关于创业者伦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案例库推荐收藏。近年来,北航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启示四:以改革领航科学发展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

2014年以来,北航围绕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协同为抓手、以增效为目的,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研判形势、凝聚共识,制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章程》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2015年7月16日,北航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会在如心会议中心举行。校长徐惠彬院士代表学校,分别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等八个试点学院院长签订了《目标任务书》,标志着北航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徐惠彬校长强调,北航试点学院的改革重点,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总体目标,以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学院内涵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实现试点学院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多名试点学院的院长表示,这个过程,既要有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决心和迎难而上、攀越巅峰的勇气,更要有审时度势、稳扎稳打的智慧和瞄准定位、坚持自我的定力,把“存量”盘活,使全体教师在改革中激发潜力、在改革中成长发展、在改革中获得利益。

2015年10月12日,北航“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在新主楼第一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张军院士在会上做了题为《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动员讲话。

他提出,“十三五”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问题导向,找不足,找差距,找信心;要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好解放思想、对标一流,强化质量、突出特色,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三个原则;处理好综合改革与“十三五”规划,学院改革与学科改革,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三个关系;落实好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把握节奏、加快推进三个关键。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北航人预感到,学校加快推进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新契机,正式到来了。

改革的引擎、创新的高度,将会让北航如虎添翼,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